北京的地势西高东低,大部分的水会顺势向东流去,但很多市民不知道,有这样一条地下管线,非要让水逆流而上,连跳5级,行走53公里,从城东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进入京西两大热电厂。为啥要费这么大劲儿让水在这么大范围循环?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给出了答案:面对本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,输送到电厂的全部都是再生水。目前,作为北京市“第二水源”的再生水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用水、环境用水、农业用水、市政杂用等领域。
走进了八一湖再生水泵站,这里是高碑店中水西送工程5级跳的第三站,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送过来的污水就藏在一个地下8米的水池里。据介绍,污水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,输送到已改造成再生水厂的水源六厂进行深度处理,随后经过大观园再生水泵站,加压输送到八一湖再生水泵站,下一站是石景山刘娘府泵站,最终输送到京西的两大热电厂——高井和石景山热电厂。水面高程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60米左右,经过5级泵站的提升,最终进入高程为90米的热电厂,总长53公里,再生水爬高30米左右才到达目的地。
每年1.5亿吨再生水用于工业
到了位于草桥附近的西南热电中心,这里的再生水一共有三大用途,其中96%都是用来冷却发电和发热过程中产生的废热,3%是用来生产发电补给水,还有1%是用在园区内的草坪浇灌、卫生冲厕、马路保洁等方面。
“根据粗略计算,生产1度电需要1.25公斤的水,北京水资源这么紧缺,不可能使用自来水或者河湖水系里的水,再生水是最好的选择。”西南热电中心一位相关负责人说。根据测算,西南热电中心一年使用再生水的量在400万至500万立方米之间。
戴育华介绍,除了西部两家热电厂外,北京还有七家热电厂,已经实现了全面使用再生水替代地表水。现在,北京的工业用水已实现了每年使用1.5亿吨再生水。全市分别有37%至38%的再生水用于发电发热这样的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,另外则是用于农业用水和市政杂用,其中只有4%专门用于环卫道路保洁等市政用水。
今年新增25处再生水加水站
在方庄再生水厂门口,几台中水智能加水机一字排开,丰台区东铁营环卫所的环卫工人熟练地将车停在路边,手持一张卡片下了车。见他先将水带的一边与水车相连,另一端塞入中水取水井口,打开水车的进水阀门,插进卡片,30分钟后,满满20吨再生水已经进入了环卫车,这一辆车可以让他驾驶4个小时,洒水40公里左右的路面。
专家分析,市政杂用领域使用中水的覆盖面并不太广,这与再生水管线铺设不足、接水设备不多有关系。从市排水集团了解到,目前全市已安装再生水加水机42处,主要分布于各水厂流域,朝阳北路、靛厂路、北五环等主要市政道路上,供园林绿化、环卫等单位使用,暂不对个人开放。
排水集团表示,随着再生水管线建设范围的扩大,未来几年,集团还将陆续建设加水站,今年预计新增25处,并计划在水厂周边建设3座集中取水点。
水处理设备链接www.gb288.com